跳转到内容

斯坦利·库布里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Zhujie2005留言 | 贡献2006年10月26日 (四) 02:50 →‎主要作品列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又譯寇比力克史丹利·庫柏利克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美国电影导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後去世。著名作品《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游》(2001: Space Odssey)、《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闪灵》(Shining)等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同时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制片、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

早年生涯

库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的Bronx區,祖先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醫生。1941年库布里克12歲,由父亲教授学会了国际象棋,并很快成为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13岁时,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1941年1945年库布里克在威廉·霍华德·塔夫脱高级中学(William Howard Taft High School)读书,库布里克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差,当1945年他从高中毕业,学校里充满了从二战退回来的士兵,过低的毕业成绩使他打消了去二级学院深造的念头。

当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库布里克被学校选中担任了一年的官方摄影师,毕业那年,他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卖给纽约的《展望》(LOOK)杂志社,并在该杂志社获得了一份兼职工作。作为补充收入,库布里克还在纽约中央公园和曼哈顿很多国际象棋俱乐部下象棋。他还报名了City College的夜校来提高自己的学习。1946年,库布里克正式加入《展望》(LOOK)雜誌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

在《展望》杂志社供职期间,库布里克与托巴·梅斯结婚,并且搬往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居住。这段期间,库布里克开始频繁的留连于现代艺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和全纽约的各大电影院。他深受麦克斯·奥菲欧司(Max Ophüls)复杂的、流动的镜头风格的启发,并且影响了他以后影片的风格。

投身电影

早期作品

1951年,库布里克在朋友阿里克斯·辛格(Alex Singer)的提议下,开始制作新闻纪录短片,他独立的筹资并完成了纪录片《拳赛之日》。尽管那一年发行商日子不好过,库布里克还是成功的将这部短片卖给雷电华电影公司(RKO Pictures),并赚了100美元。同年,库布里克辞掉了在《展望》杂志的工作,并且开始准备他的第二部记录短片《飞行的牧师》,由雷电华投资。第三部影片,《航海家》(1953),是库布里克第一部彩色影片,这是一部为国际航海家联合会(Seafarers' International Union)拍摄的三十分钟宣传片。他还在一部反映亚伯拉翰·林肯生活的电视系列片中担任副导演。

从1953年的影片《恐惧和欲望》,库布里克开始尝试完整长度电影。《恐惧和欲望》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战斗中一小队士兵在敌后被困的故事。在影片的结尾,士兵们发现他们所有的敌人,面孔都相同(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在此后的多部影片中,库布里克都尝试让一个演员分饰多角)。库布里克的妻子托巴·梅斯是电影唯一的工作人员,而剧本是由库布里克和他的好友霍华德·塞克勒(Howard Sackler)共同完成,塞克勒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编剧。《恐惧和欲望》获得评论界的好评但是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库布里克因为被认为是业余水平导演而被解职,这是他十分沮丧,以至于当他成为公认的著名电影人之后,他不允许电影院公开放映这部影片。《恐惧和欲望》之后非正式的发行了DVD。有人评价这部影片的失败是“值得嘉奖的”。

库布里克和他第一任妻子,同时也是高中时代的恋人托巴·梅斯的婚姻,在拍摄《恐惧和欲望》的过程中宣告结束。1954年,他与第二任妻子,澳大利亚舞蹈演员鲁丝·索博卡(Ruth Sobotka)结婚,她参演了他下一部影片,1955年的《杀手之吻》。和《欲望和恐惧》一样,《杀手之吻》是一部一个小时多一点的短片,在票房和评论上的表现都很有限。《杀手之吻》讲述的是一个次中量级拳击手在职业生涯行将结束的时候卷入一场犯罪案件的故事。《恐惧和欲望》和《杀手之吻》的资金都是由库布里克向其家人筹借。

杀戮1956年

阿里克斯·辛格(Alex Singer)把库布里克介绍给年轻的制片人詹姆斯·哈里斯(James B. Harris),两人遂成为终生朋友。哈里斯和库布里克合伙创办的哈里斯-库布里克公司,该公司为库布里克接下来的三部电影筹资。哈里斯和库布里克购得了莱昂内尔·怀特的小说《一刀两断》(Clean Break)的改编权,改编成电影《杀戮》(The Killing),库布里克是编剧之一。电影由斯特林·海登(Sterling Hayden)主演。《杀戮》是库布里克第一部有专业演员和制作团队完成的影片。影片的非序时的描述手法给人影响深刻,这种手法不同于其他50年代的影片。同样的,尽管在商业上没有取得成功,《杀戮》使库布里克广受赞誉。电影的广受好评使哈里斯-库布里克公司受到米高梅电影公司的注意。米高梅给这对新人提供了大量拥有版权的故事材料,让他们挑选用以下一部电影。他们最终挑选了德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燃烧的秘密》。库布里克和考尔德·威林翰(Calder Willingham)合作编写了一个剧本,但是和米高梅公司的合作在电影投拍之前就宣告瓦解。

光荣之路1957年

库布里克尝试改编亨弗莱·考伯(Humphrey Cobb)的小说《光荣之路》,场景设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故事讲述了三个年轻的法国士兵由于胆怯而被自己长官控告以杀一儆百的故事。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在影片中扮演充满人性的军官达克斯上校,他试图阻止三人被处以死刑。哈里斯和库布里克的这部影片没有引起外界多少兴趣,直到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加入,联星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s)同意给影片投资。《光荣之路》(1957年)成为库布里克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双丰收的影片,它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库布里克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导演的地位。评论界赞扬影片里战斗场面不加修饰的真实感和库布里克对于镜头的运用技巧。其中有一个道格拉斯独自穿过战壕的场景,运用了完整的,毫无破绽的逆向拉伸的镜头,成为电影课堂上被引用的经典案例。后来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称《光荣之路》是库布里克电影中他最喜欢的一部。

《光荣之路》拍摄于德国城市慕尼黑,拍摄期间,库布里克遇到了年轻的德国女演员克里斯汀·哈兰,她扮演了电影中唯一有台词的一个女性角色。克里斯汀生于1932年,比库布里克小四岁,她生于一个舞台艺术家庭并被培养成一名舞蹈者和演员。两人在当年结婚。这次婚姻是库布里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一直持续到他1999年逝世。除了抚养克里斯汀上一段婚姻留下的一个女儿凯瑟琳娜(生于1953年),两人还育有两个女儿:安雅(生于1958年)和薇薇安(生于1960年)。克里斯汀的兄弟,詹·哈兰1975年以后一直担任库布里克电影的执行制片人。

斯巴达克斯1960年

回到联星电影公司以后,库布里克为马龙·白兰度的影片《独眼杰克》(One-Eyed Jacks)(1961年)工作了六个月。后来库布里克声明他被开除,原因是白兰度想自己导演这部影片。在这之后库布里克被柯克·道格拉斯邀请出任影片《斯巴达克斯》的导演,代替前任安东尼·曼(Anthony Mann),此人在电影开拍两周后被解职,原因是缺乏领导才能(更有可能的是与道格拉斯意见不和)。这是一部根据罗马奴隶斯巴达克斯起义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奠定了库布里克知名导演的地位,但这部作品,并不是一次愉快地经历。作为影星和电影的制片人,道格拉斯和库布里克之间在创作上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库布里克苦于自己没有实际创作的控制权,后来更发展到否定了这部影片。这次控制权之争使他与道格拉斯在拍摄《光荣之路》时建立的良好关系以激烈的争吵告终。在以后的几年里,道格拉斯在谈及库布里克时称他为“有天分的狗屎”(a talented shit)。斯巴达克斯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评论界也报以掌声,但是这场斗争是库布里克想要寻求一种既能获得好莱坞的经济支持又能保持创作上的独立性的系统。这成为库布里克在1962年移居英国的部分原因。

洛莉塔1962年

1962年,库布里克去英国拍摄电影《洛莉塔》并在那里定居下来直到去世。《洛莉塔》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它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十二岁的少女之间的不伦之恋。早在库布里克选择它作为电影蓝本之前,这部小说就已经臭名昭著。电影主题引起的困难问题最后以嘲弄的方式表现在电影的副标题上:“他们怎么能把洛莉塔搬上荧幕?”。伏拉地米爾·納波科夫(Vladimir Nabokov),小说的作者写出了长达三百页的剧本,但后来被库布里克否决。最终的剧本据说是出自库布里克自己之手。尽管把洛莉塔的实际年龄从十二岁改成更能接受的十四岁,电影为了上映,还是在多处进行了修改。结果是电影格调与原著相去甚远,并认为在多个方面与原著不符,有时只是给观众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在片中扮演洛莉塔的女演员苏·里昂(Sue Lyon)当时十六岁。库布里克后来表示,如果他早知道审查制度会如此严格,他恐怕就不会拍摄这部影片了。尽管如此,库布里克一直给詹姆斯·梅森极高的评价,他在片中扮演有恋童癖倾向的亨伯特·亨伯特教授。库布里克说与詹姆斯的合作是一次愉快的经历。《洛莉塔》也是库布里克第一次与英国喜剧明星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的合作,这次合作是他早期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

奇爱博士1964年

库布里克的下一部电影拍摄于1964年,是邪典电影(cult film)的经典作品《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改编自小说《红色警报》,作者是前英国皇家空军中尉彼得·乔治(笔名作彼得·布赖恩特),《奇爱博士》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作品。虽然《红色警报》是严肃的反映冷战的警示性作品,《奇爱博士》却被库布里克逐步的、甚至差不多是偶然的,发展为他自己所谓的“噩梦喜剧”(nightmare comedy)。

库布里克最初的想法是让影片毛骨悚然,但后来很快发现核战争实际上是如此荒谬,结果电影马上转向黑色幽默多于恐怖的叙事风格。库布里克将电影重新定位为荒诞喜剧之后,招募了美国讽刺作家特里·萨登为电影注入无政府主义讽刺元素。

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由于在上一部电影《洛丽塔》中的精彩表演,被邀请在《奇爱博士》中一人分饰四角。实际上赛勒斯扮演了其中三个,主要原因是他腿部受伤,还有就是难以掌握轰炸机飞行员的德克萨斯口音。库布里克在谈到塞勒斯的表演时说:“神奇”,但同时也很遗憾塞勒斯的精力很难超越两到三个角色,因此,库布里克为塞勒斯架设了两台摄像机,并且允许他临场发挥。《奇爱博士》被认为是彼得·塞勒斯最好的电影之一,也充分验证了他作为喜剧演员的表演天赋。

库布里克让这部电影由反应“冷战”的恐怖题材转变为黑色喜剧承担了一定风险,但是他本人和派拉蒙电影公司都得到了回报。凑巧的是,派拉蒙电影公司在同一年还推出了另一部反映核战争的影片奇幻核子战Fail-safe1964年亨利·方达在片中扮演美国总统),库布里克曾经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抵制这部影片发行,但是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奇爱博士》描述的是一场发生在美国俄国之间的意外的核战争。这场战争由疯狂的杰克将军(由斯特林·海登,Sterling Hayden扮演)发动。场景在空军基地和战略研究室(War room)之间切换。彼得·塞勒斯扮演的空军上校曼德拉克前往阻止杰克将军发动战争。同时在战略研究室,美国总统(也由彼得·赛勒斯扮演)和神经质的德国科学家奇爱博士(仍然由彼得·塞勒斯扮演)也试图阻止B-52轰炸机飞行员把核弹投向俄国。肯·亚当为电影设计了所有场景,其中战略研究室的设计被认为是经典。

把看似神圣的政治较量藐视为仅有儿童智力水平的争斗,电影《奇爱博士》预示了六十年代末文化传统的变革,并体现了新生的反主流文化的巨大成功。影片获得四项奥斯卡奖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并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奇爱博士》的成功让电影公司相信库布里克能够制作出流行的影片,虽然他常常产生不寻常的想法。

2001太空漫游(1968年)

库布里克花了五年时间准备他的下一部影片,拍摄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用宽银幕70毫米胶片拍摄)。库布里克与科幻小说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共同完成了剧本创作。剧本根据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哨兵》改编。剧本和小说同步创作并且联合推出,尽管小说推出以后只署名克拉克,而且电影情节也多处严重偏离小说故事。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后来给对方以高度评价。

电影的特效由库布里克指导,由特效先驱道格拉斯·川博(《银翼杀手》)完成。由于他们划时代的创新和灵感,许多特技效果影响了后来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特效被认为是同类型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至今看来还足以以假乱真的杰作。为了使电影中无论是特定的物件或者是日常用品都看起来像2001年的风格,他们咨询了许多制造公司。电影推出以后,小说作者克拉克在米高梅电影公司主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中评价说,电影中描绘的景象,会使整整一代工程师依照电影中的形象来设计真正的太空梭,“甚至就算那不是最好的设计。”尽管电影获得了包括导演、编剧和制片等多项提名,奥斯卡最后还是把最佳视觉效果奖颁发给了库布里克,这也是他获得的唯一一次奥斯卡奖

影片还以运用的古典音乐作品闻名,如理查德·斯特劳斯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更加著名的是库布里克运用了-虽然未经授权-同时代的匈牙利先锋派作曲家György Ligeti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闪灵》、《大开眼界》、《盗火线》、《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导演对Ligeti作品的运用,第一次向世人介绍了Ligeti,并帮助他奠定了作为20世纪后期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的地位。库布里克在电影中对配乐的运用对于那个时代是不寻常的,在电影中音乐成了电影精髓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起到陪衬和诠释的作用。

《2001太空漫游》标志着库布里克告别了他以往的电影风格和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路线。电影的前一小时和最后半小时没有对白,对白对于当时的画面和音乐来说都会是多余的。故事情节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晦涩难懂的,而他暧昧朦胧的结尾仍然让今天的观众为之困扰和着迷。库布里克空前的、并且之后也再没有如此费力的、完全的为电影打上试验性的标签。虽然电影具有如此非主流的风格,但还是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形成流行的风潮。这股风潮之前的时期是大众对主流文化的普遍漠视,之后是反主流的口语文化的潮流兴起。这部电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剧院里享受观众的品评,在电影上映的头两周票房很冷清,电影几乎要被拉下马。杰克·尼科尔森后来证实,库布里克曾经数过,电影首映当天有两百一十七人旷工,其中包括电影厂的高层们。库布里克通过在一部很难广泛发行的影片上取得成功,从好莱坞赢得了完全的创作主动权。

一开始评论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压倒性的批评,他们攻击电影缺少对白,情节肤浅单一。影片获得成功以后,许多影评者修正了他们的评价。观众们喜欢这部电影,特别是六十年代拥抱反主流文化的人们,他们喜欢电影中时空穿梭的迷幻色彩。来自刚刚萌芽的毒品文化的朝拜和追捧,让电影发行商们在电影海报上加上了“终极旅行”的字样。

对《2001太空漫游》的解读由于电影的广泛传播而流行起来,尽管电影拍摄于1968年,今天仍能看到由它引发的争论。当评论家约瑟夫·戈尔米斯问库布里克这部电影的意义的时候,库布里克回答说:

《2001太空漫游》可能是库布里克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称它为他们那一代的“惊雷”,吸引了他们对于迈向太空的注意。那些由库布里克首创的特技效果,被雷利·史考特乔治·卢卡斯分别运用于电影《异形》和《星球大战》。《2001太空漫游》是逼真表现太空旅行的少数几部电影之一,举几个例子,如在任何太空场景中都完全没有声音掺杂;失重状态被几乎严格的呈现;宇航员穿着宇航服的顺序,以及在穿着过程中只能听到宇航员的呼吸声。唯一的严格意义上的瑕疵是一系列月球行走的镜头,在那些镜头中月球引力被处理成和地球上无二致,而且之前并没有提及使用了人造重力装置。

使这部电影今天仍然富有生机的是它的神秘感。它的主要的几个主题包括:生命的原始意义,超级智能电脑,地球以外的生活,寻找上帝和宇宙中的某处,重生进化。所有这些主题都经过艺术的处理而显得朦胧如它初始的状态。这些让这部电影一直引来争论和思考,甚至在21世纪。所有解读这部电影的书籍,包括原著作者克拉克的书都没有记述库布里克在制作这部电影时确切想表达的内容,只指出电影百分之九十都是库布里克的幻想。

拿破仑

库布里克下一个计划是关于拿破仑的大型传记影片。他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阅读了上百种关于这位法国将军的书籍,写出了初步的剧本。库布里克亲自考察了历史遗址,并且计划在这些拿破仑生命中的重要地点实地拍摄影片。根据由库布里克的经纪人保存的笔记中可以知道,库布里克曾表示他并不确定这部电影要如何拍摄,但他希望拍出一部“前所未有的佳作”(“the best movie ever made”)。这个计划最终被放弃,部分原因是实地拍摄一部这样野心勃勃的影片成本太高;当时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刚刚推出了他的史诗片,改编自托尔斯泰同名小说的《战争与和平》(1968年);还有1970年的拿破仑题材的影片《滑铁卢》票房惨败,都影响了库布里克计划的实施。《拿破仑》的剧本后来在英特网上传播开来。大量的历史研究后来影响到了库布里克的影片《巴里·林登》,这部电影的场景设置在十八世纪晚期,刚好在拿破仑战争之前不久。

主要作品列表

其导演的主要电影包括: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相關電影介紹中文網站